浦东新区新生:自贸区辐射下的机遇与挑战
作为全国第一个国家级新区以及首个国务院批准的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地区,上海浦东新区在上海乃至中国的改革发展中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不过,随着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设立,以及“两带一路”等国家战略的提出,自贸区更多地承担了改革“试验田”和“苗圃”的功能,且上海自贸区全境都在浦东新区内,如何与自贸区进行联动,成了浦东新区改革必须面对的问题。
浦东新区给出的答案是,全力推进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进一步发挥突破带动作用。浦东新区区委书记沈晓明表示,浦东全力以赴,支持协助自贸区建设,当好自贸区建设的配角。
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的研究专家也认为,浦东新区要利用自贸区的效应,进一步落实中央全面综合改革的优势,更快地把自贸区内实施的新制度做比较快的嫁接和复制,在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上走在全国前面。
浦东的经验
上海统计局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浦东新区实现GDP6446.68亿元,比上年增长9.7,占全市比重为29.6%。为各区县之首。
1992年10月11日,国务院批复成立上海浦东新区,2005年,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批准上海浦东新区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并拥有体制改革先行先试的权利,这也是全国首个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一般而言,国家级新区都有明确的发展定位,浦东新区的定位是,围绕建设成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核心功能区的战略定位,在强化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的环境优势、创新优势和枢纽功能、服务功能方面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努力建设成为科学发展的先行区、“四个中心”(国际经济中心、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国际航运中心)的核心区、综合改革的试验区、开放和谐的生态区。
为此上海市也出台了多项改革文件。2007年,市人大常委会出台《关于促进和保障浦东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的决定》,赋予浦东综改“先行先试”的法制保障。此外,从2005年起,浦东新区开始进行第一轮三年综改行动计划,到目前已经完成了三轮三年综改行动计划,今年将研究启动第四轮的综改计划。
今年3月,浦东新区召开浦东综改试点工作会议,会议公布的信息显示,今年浦东新区综改共有四个方面20项任务,浦东新区区委书记沈晓明在此次会议上称,“对浦东来说,没有改革就不能生存,改革是浦东的命根子,是浦东最大的特质。”
根据上海市人大的审议,浦东新区的改革围绕国家战略以及上海“四个中心”的战略,主要集中在促进政府职能装转变、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构建区域创新体系与产业转型升级、健全城乡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与进一步增强社会发展活力四大方面。
数据显示,从2001年开始,经过13年6轮审批事项改革,浦东的社会类行政审批事项从742项精简到204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少232项,平均审批环节从3.4个精简到2.8个,平均承诺审批时限从法定的22个工作日压缩到8.4个工作日。
浦东新区提出,区级机关要核减15%的人员和15%的内设机构,充实到开发区管委会和街镇第一线,尤其是要将区级机关有经验、有能力的审批人员,连同审批事权一起下放。
目前,浦东新区将原工商、质监、食药监三局合并,挂牌成立浦东市场监督管理局。2014年9月26日,自贸区知识产权局挂牌成立,将实践知识产权专利、商标、版权“三合一”的模式,统一行使专利商标版权行政管理和执法权。
2014年11月16日,商标、专利、版权三合一的浦东知识产权局也已挂牌,将于明年1月1日起正式运行,浦东新区副区长丁磊透露,此次新设立的知识产权局,实际上内涵已经超过了上海市层面的知识产权局。
不过,在今年6月上海市人大举行浦东综改试点执法检查座谈会,浦东新区区委书记沈晓明说,浦东综改迄今已实施三轮三年行动计划,大约推进了200项改革,大部分改革都是失败的,这也符合改革的规律,真正可以拿出来说一说的有四五十项。
沈晓明称,之前的浦东综改对生产力研究多,对生产关系的改革研究少。比如开发区与镇的关系、开发区管委会与开发集团的关系、开发集团与上市公司的关系,这些都需要加强研究。目前浦东综改形成了很多精致的“盆景”,但是推广不够,很多很好的改革经验只是满足在让人参观学习上,“盆景”并未变成“苗圃和森林”。
承接自贸区
自贸区对于浦东新区而言,无疑是改革的一次“新机遇”。在不同的场合中,官方对此皆有提及。
今年3月浦东召开的综改试点工作会议公布了四个方面共计20项任务,其中,全力推进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进一步发挥突破带动作用,成为浦东综改的首要任务。
沈晓明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虽然从上海综保区的市属区管变成上海自贸区的市属市管,但是一个优势是自贸区的全境在浦东,自贸区的开发主体绝大多数是浦东企业,自贸区的产出在浦东,也就是自贸区形成的财力和税收都在浦东。所以自贸区对浦东二次创业是巨大的机会。浦东全力以赴,支持协助自贸区建设,当好自贸区建设的配角。
浦东新区副区长简大年十月底在一次论坛上透露,国务院总理李克强9月份在视察上海自贸区时曾提出,浦东将是上海自贸区优先辐射的区域。
目前浦东的做法是,主动配合,协助推进。对于在自贸区内证明有效的改革事项,浦东新区将深化研究,分类施策,凡是不涉及法律法规调整的,就将率先复制推广。与此同时,新区还将深化政府管理体制创新,推动政府管理模式从重审批向重服务、重监管转变。在市场监管体制“三合一”的基础上增加物价检查职能,研究借鉴国际通行规则,强化“宽进严管”。
沈晓明表示,浦东新区在对接自贸区方面,希望能充分承接自贸区的制度辐射和产业辐射,加强自贸区与金融、航运、贸易领域的联动创新,并探索卫生、教育、文化领域的扩大开放。
而在自贸区管委会方面,管委会经济发展局局长王彬此前曾表示,上海自贸区将加强与浦东新区的合作,培育新的增长空间,管委会将与新区政府建立对接机制,支持符合条件的自贸区企业在新区拓展相关经营活动。
王彬称,一是结合临港新城建设,通过拓展金融服务,贸易功能和文化产业三大功能模块,加强临港地区的联动发展。二是依托陆家嘴[-4.78% 资金 研报]金融贸易区的功能特色,推动在金融服务、高端航运服务业等方面的联动发展。三是结合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旅游娱乐、文化创意等主导产业,力争试验区专业服务、文化服务、社会服务等领域扩大开放措施,在度假区范围内率先复制和推广。
自贸区管委会副主任朱民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浦东进行辐射中央有相关要求,目前管委会也正在进一步研究相关的措施,方案还没有出来。朱民表示,自贸区是改革的苗圃,能够推广复制是对自贸区的肯定,不止是浦东新区,管委会和各个地区的交流都比较多。
浦东新区不仅承载自贸区的辐射效应,实际上,浦东新区的改革经验也已经复制到上海的其他区县,上海市委、市政府已经决定在本市8个中心城区实施“四合一”市场管理改革,这一改革正式起步于浦东“三合一”的市场监管局。
再启改革路
实际上,浦东新区如何与自贸区进行联动,不仅是新区政府要考虑的事情,学界对此也有诸多考量。
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的专家学者表示,浦东新区要利用自贸区的效应,进一步落实中央全面综合改革的优势,更快地把自贸区内实施的新制度做比较快的嫁接和复制,在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上走在全国前面。
上海社科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权衡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过去浦东综合配套改革更强调对内的体制机制创新,在自贸区的背景下,浦东可能更应该强调开放,以开放倒逼改革,以国际规则标准来作为浦东新区改革的动力和参照。
权衡认为,在具体的措施上,首先是在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方面,把改革的内容从原来的三项逐步扩大到和自贸区接轨。这个接轨的过程,也是发挥自贸区溢出效应的过程。第二,浦东新区综合配套改革应更多强调开放,服务业的开放是一个重要的抓手。这样两个面做得好的话,综合配套改革的功能就和自贸区的功能对接起来了。
上海自贸区研究协调中心秘书长徐明棋则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浦东新区在中国经济开放中政府给予了特殊政策,主要是为了促进出口加工贸易发展和吸引外国投资,它的目标是使自身的经济获得快速的发展,从而带动整个周边地区甚至是更大地区的发展,引领中国经济向前发展,起到示范效应。
与此不同的是,上海自贸区不是靠中央政府给予特殊政策来获得经济发展,也不是通过自身的经济发展来带动周边的经济发展,而是中国下轮改革开放新措施的试验场,是从体制机制的角度来进行更多可开放的试验。
因此,徐明棋认为,浦东新区与自贸区联动要分几个层次。一是自贸区的政策要在全国推广的,浦东要和其他地区一样复制推广;二是由于自贸区的主要试验区在浦东,它的溢出效应更直接,尤其是服务业,有新的开放措施实施以后,首先肯定影响浦东,浦东应抓住服务业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