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工作 > 学术交流

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与长江流域社会经济发展学术研讨会

2013-05-15  来源:365bet网上娱乐场网

2013年5月13~15日,365bet网上娱乐场第四次代表大会暨“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与长江流域社会经济发展”学术研讨会在武汉东湖宾馆举行。来自北京和大江上下的代表、特邀嘉宾约129人出席了会议。按照学会章程和有关规定进行换届选举,同时举行学术研讨会。

出席开幕式的领导有:中共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湖北省省长王国生,湖北省委常委、武汉市委书记阮成发,武汉市市长唐良智,学会委托管理单位长江水利委员会主任刘雅鸣,学会主管单位科技部代表杨素荣。学会第一届、第二届理事长、第三届名誉理事长、国务院三建委办公室原主任、全国人大财经委原副主任郭树言,学会第三届理事长、国务院三建委办公室原主任、全国人大环资委原副主任蒲海清,全国人大环资委副主任、湖北省委原书记罗清泉,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原总经理陆佑楣院士,国务院三建委办公室原副主任魏廷琤、宋原生,湖北省人大原副主任刘友凡等。

会议期间,代表们以“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与长江流域社会经济发展”为主题,就建设美丽长江经济带、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区域经济、三峡工程、南水北调、环境保护、航运发展、洞庭湖和鄱阳湖治理,以及长江中游城市集群和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建设等诸多领域进行了学术交流。会议期间有14位代表作了大会交流发言,现将提交研讨会的46篇论文摘要如下:


365bet网上娱乐场第四次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

 

统筹城乡区域发展 建设美丽长江经济带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政策研究室 杨 洁

【摘 要】长江经济带横贯我国东中西部地区,长江干流流经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七省二个直辖市,流域面积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6,2011年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36.7%。长江经济带承东启西、辐射南北的区位优势,使之成为全国发展格局中的重要发展轴线,成为缩小地区差距、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本文从长江经济带以其得天独厚的综合优势在全国发展大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长江经济带在高起点上协调发展面临诸多制约因素,如何统筹规划、科学发展,建成美丽长江经济带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全面把握综合规划内涵 不断促进长江水利发展

长江水利委员会 马建华

【摘 要】《长江流域综合规划》是指导今后10~20年长江治理开发与保护的纲领性文件,全面把握其内涵,对促进长江水利科学发展意义重大。本文简要介绍了长江治理开发与保护现状及存在问题、规划修编的必要性及工作过程、总体规划、规划主要工作内容,深入分析了规划实施中应把握的重要问题和需深入研究的难点问题,以期流域综合规划能更加全面、科学地指导长江水利事业的发展,从而支撑和保障长江流域乃至全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以流域综合规划为指导 加快长江水利可持续发展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 张 琳 邓宇杰

【摘 要】本文简要分析了经济社会发展对长江流域治理开发与保护的新要求以及本次《长江流域综合规划》修编的背景。重点介绍了《长江流域综合规划》的主要内容:提出了防洪减灾、水资源综合利用、水资源与水生态环境保护和流域综合管理等四大体系规划;完善了河流治理开发与保护分区体系,提出了流域控制性指标,量化了开发与保护的界限;进一步完善了长江干支流的统筹规划。新一轮《长江流域综合规划》对进一步促进流域治理开发与保护、强化流域综合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应按照综合规划的指导,抓好落实规划实施工作,加快发展长江水利可持续发展。

长江上游经济区发展战略研究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地区经济研究所 肖金成 徐国弟 黄征学

【摘 要】长江上游经济区是指重庆至宜宾的长江上游川渝滇黔四省市的交界地区,包括重庆、泸州、自贡、内江、宜宾、乐山、六盘水、毕节、昭通等9个市。长江上游经济区既是以长江上游干流为纽带和经济社会关系密切的一个跨省市区域,又是长江经济带上一个尚未进行综合开发的区域。该区域不仅具有较强的发展潜力,而且可以为缩小长江经济带的上中下游发展差距和国家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做出重要贡献。本文从长江上游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可行性,促进长江上游经济区一体化发展的战略意义,长江上游经济区战略定位和发展思路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三峡工程运行与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新机遇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 陈明华 尹维清 张玻华

【摘 要】三峡工程实验性蓄水即将完成,正常运行后其巨大的防洪、发电、航运、补水等综合效益,将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对长江流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并给长江经济带几大城市圈在发展转型、生产布局、产业转移、航运建设、岸线洲滩利用、水资源调度、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保障长江经济带持续健康发展。本文从三峡工程建成运行后的主要效益,长江经济带发展态势,长江经济带发展对长江治理开发保护的需求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论述。

三峡工程2008~2012年试验蓄水期调度实践

长江委防汛抗旱办公室 吴道喜 陈桂亚 廖鸿志

【摘 要】三峡工程于2008年具备正常运行条件,正式进入试验性蓄水阶段,水库于2010年首次蓄至175 米正常蓄水位,开始发挥防洪、发电、航运、供水等巨大的综合效益,本文回顾与总结2008~2012年三峡水库试验性蓄水调度过程,并对长江上游干支流水库群联合调度进行了初步探索与展望。

三峡工程试验蓄水探索与研究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 曹广晶

【摘 要】三峡水库自2008年开始175米试验性蓄水,2008和2009年最高蓄水位分别为172.8米和171.43米,2010~2012年连续3年实现了175米蓄水目标。在试验过程中,实施了汛限水位浮动、中小洪水滞洪调度、提前蓄水、补水抗旱调度、库尾减淤调度、生态调度等优化调度措施。水库运行监测成果表明:枢纽建筑物监测值均在设计允许范围内,各建筑物工作性态正常;电站机组运行正常;三峡船闸工作性态正常,持续保持了“安全、高效、畅通”运行;库区地震处于工程前期预测的范围之内;近坝库岸整体稳定性较好;库区水质总体稳定,与蓄水前无类别差异;库区泥沙淤积比初步设计预测值大幅减少。工程实现并提高了初步设计提出的防洪、发电、航运等效益,拓展了抗旱、泥沙、生态等其它效益,试验表明优化后的调度方式满足三峡工程175米正常运行。本文从水库优化调度研究,大坝建筑物和电站运行试验,船闸调度运行,泥沙调度试验,生态调度与水质水环境监测,试验蓄水效果等方面做了深入地分析、探索与研究。

三峡工程建成后长江中下游防洪形势分析

长江委防汛抗旱办公室 宁 磊

【摘 要】三峡工程是长江中下游防洪体系的骨干工程,三峡工程建成后长江中下游防洪能力得以提高。本文以三峡水库优化调度方案为基础,结合三峡工程建成前后长江中下游江湖关系的变化分析,定量模拟了三峡工程建成前后长江中下游荆江河段以及城陵矶以下河段遇防御标准洪水超额洪峰流量及超额洪量的时空变化,分析了三峡工程建成后长江中下游的防洪形势及防洪措施。

三峡小江引水工程

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周宪政

【摘 要】本文介绍三峡水库引水入渭济黄济华北工程(简称:三峡引水工程)方案。三峡引水工程年调水135亿立方米,利用天然河道和输水隧洞,穿越巴山、汉江和秦岭,入渭河、经潼关、进黄河。工程主要目的:增加黄河、渭河和海河流域水资源,补充河道生态环境用水;发挥三峡工程调水功能,延伸三峡工程综合效益。工程分两期,总投资约961亿元。

拓展三峡工程航运效益的对策分析

交通运输部长江航务管理局 郭 涛

【摘 要】本文从三峡工程蓄水以来,库区航道条件显著改善,长江上游水运迅猛发展,长江航运的比较优势得到了较好发挥,但也显现出航道条件复杂、船闸能力不足、基础设施薄弱等问题。为进一步拓展三峡工程航运效益,需要采取提高三峡和葛洲坝枢纽过坝通过能力、开展上下游航道整治、推进船型标准化现代化、完善港口设施、优化水库调度、配备安全应急设施、加强航运专题研究等综合措施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三峡工程运行后库区船舶安全与应急救援研究

中国长江航运(集团)总公司 朱 宁

【摘 要】三峡工程竣工运行后,长江黄金水道巨大的社会经济效应进一步发挥。但三峡成库后形成的独特的航道、气象条件和复杂的通航环境,对库区航运也构成了诸多安全风险。本文旨在通过系统分析三峡库区可能存在的航运安全风险,在现有应急管理体系、应急资源等条件下,分析船舶在三峡库区发生水上交通事故和意外事件后急救援面临的实际问题,提出有关对策和建议,供有关部门决策参考。

长江流域水资源管理

长江水利委员会水资源局 王新才

【摘 要】本文按照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要求,从保障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水资源安全出发,深入分析了长江流域水资源管理面临的形势,提出了长江流域水资源管理思路,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长江流域水资源管理重要措施,即水资源规划体系,流域水资源管理制度体系,水资源配置和调度体系,取水许可管理体系,节水体系,水资源监控体系,水资源管理基础工作体系七大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

长江流域水环境状况及趋势分析

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局 肖文文 涂建峰

【摘 要】近年来在诸多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下,长江流域的水文条件、资源与环境特征不断发生变化。为全面掌握长江流域水资源质量状况,为流域水资源保护管理提供支撑和依据,1977年成立了长江流域水环境监测网。经过30多年来的建设,目前已形成含2500余个监测断面的监测体系,覆盖了长江干流及主要支流、重点保护水域;组建了省界水体监测、水功能区监测、水源地监测、入河排污口监测、水生态监测等多方位监测系统;基本形成了“常规监测与自动监测相结合、定点监测与机动巡测相结合、定时监测与实时监测相结合,加强应急监督性监测,实现水质监测信息化管理”的监测体系。并定期编制和发布水资源质量公报、重点水功能区水质通报、省界水体水质通报等,为各级管理部门及时提供了有效的信息。本文从长江流域水环境质量状况,长江干流主要控制断面特征指标变化趋势,主要特点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长江流域水能资源开发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 刘丹雅

【摘 要】水能是再生、清洁的重要能源资源。长江流域水能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技术可开发量约占全国总量的50%。随着以三峡为骨干的一大批水电站的建成,水电对长江流域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巨大的能源支持,同时也为我国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奠定了基础。水电开发是水资源综合利用的组成部分,涉及到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水资源综合利用各部门之间的关系;河流上下游、左右岸之间的关系等诸多方面。因此,水电建设应在流域综合规划指导下合理有序的进行。新修编《长江流域综合规划》,提出水能资源开发利用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水电开发应合理承担和兼顾其他开发任务,尽量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的需求;正确处理开发与保护的关系;通过调度运用,协调好发电与其他方面的用水要求等规划新思路,以支撑长江流域水能资源开发利用可持续发展。本文从长江流域水能资源特点和开发状况,水电为长江流域实现可持续发展发挥重要的作用,正确处理水电开发与环境保护是流域规划的主旨合理开发和科学运用水能资源是今后面临的主要任务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规划水资源论证实践与思考

长江水利委员会水资源局 王新才

【摘 要】规划水资源论证是贯彻落实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重要内容,规划水资源论证可从流域或区域层面提出水资源配置、调度、监测、影响以及管理等成果,对规范流域或区域的水资源管理工作,指导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规划水资源制度正在初步建立和逐步推进,为进一步完善和规范规划水资源论证工作,笔者根据长江水利委会近几年规划水资源论证工作的实践,对进一步开展和完善规划水资源论证工作进行思考,提出了若干意见和建议。

三峡水库对城陵矶防洪调度补偿控制水位的动态运用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 李安强 丁 毅 纪国强

【摘 要】本文以《三峡水库优化调度方案》中三峡水库对城陵矶防洪补偿调度方案为基础,通过辨析三峡水库防洪调度相关水情、工情因子,探求因子间相互关联性,基于现有预报精度、预见期的基础上,提出三峡水库在下游城陵矶不同水位、上游不同预报来水量级多工况组合下,对城陵矶防洪调度补偿控制水位的动态运用方案。

三峡水库运用初期长江中下游地区枯水期 水资源利用影响及对策研究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 余启辉 要 威 游中琼

【摘 要】三峡水库蓄水运用后,长江中下游面临长期清水下泄的局面。清水下泄导致中下游河道冲刷,荆江三口断流时间延长,对长江中下游水资源利用产生了一些不利影响。本文对三峡运用前后长江干流河道冲刷及三口分流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了三峡水库运用初期长江中下游水资源利用的变化情况并对影响对策进行了探讨。

松滋口建闸有关问题初步研究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 王翠平 余启辉 张黎明 张 继

【摘 要】松滋口现为荆南四口中分流比最大的分流口门。长江洪水峰高量大,一旦与澧水洪水遭遇,将导致西洞庭湖高洪水位持续时间长,洪水灾害严重;同时,由于枯水期河道分流量减少,断流时间增加,给两岸供水灌溉与河道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愈加显现;三峡工程建成运用后为松滋口建闸创造了有利条件。本文对松滋口建闸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针对建闸的必要性、调度方式等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

三峡水库汛期上浮运行水位研究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 丁 毅 何小聪

【摘 要】三峡水库汛期水位上浮运行,是利用汛期洪水资源,提高水库综合利用效益的有效途径。通过对三峡水库汛期调度原则的分析,拟定汛期水位上浮运行方案,选用典型洪水对拟定的调度方案进行模拟调度,比较不同调度方案因预报预泄引起的下游水位抬高值及增加的发电量。通过研究表明,三峡水库汛期上浮水位按147米控制,可以在基本不影响防洪的前提下,有效提高三峡水库的发电效益。本文从三峡水库汛期运行水位的基本情况,汛期水位控制运用主要原则,比较方案的拟选,浮运行方案计算比较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三峡库区水污染问题的再认识

重庆工商大学 长江上游经济研究中心 李颖慧 文传浩 吴华安

【摘 要】本文从“公地悲剧”的发生机理为切入点,应用公共产品理论对三峡库区水污染问题进行再认识:包括三峡库区水资源质量在内的库区环境质量,是我们国家的民族性公共产品,关系到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关系到长江流域以致整个国家的生态环境质量,关系到百姓的生活福祉。政府特别是中央政府应利用公权力强力介入,从实现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优化的协调入手,通过一定的制度安排,一方面政府要使产权清晰,实现外部效应内部化,充分发挥作用调节企业和个人行为,以降低“公地悲剧”发生的程度;另一方面,动员社会成员有效地联合起来,自主治理,和中央、地方政府一道,加大对三峡库区环境公共产品生产的投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质量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三峡工程清水下泄对长江中下游航道影响分析及对策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 尹维清 戴昌军 钱 俊

【摘 要】简要介绍了长江中下游航道基本情况和三峡工程水沙变化情况,分析了三峡工程蓄水运行后葛洲坝下游河床演变趋势,重点分析了葛洲坝清水下泄对长江中下游航道影响,考虑长江中下游航道发展规划和治理的总体要求,提出了长江中下游航道影响治理的对策措施和近期实施意见。

三峡水库蓄水后干流高锰酸盐指数时空特征分析

长江流域水环境监测中心 印士勇

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局 娄保锋 穆宏强

【摘 要】高锰酸盐指数是地表水体水质评价的重要指标,也是水体富营养化评价的基本参数之一。三峡水库蓄水对水质的影响一直备受关注。本文分析了三峡水库蓄水前后(蓄水前1998-2002年,蓄水后2004-2011年)干流高锰酸盐指数浓度的变化及原因。结果表明,蓄水后水库干流高锰酸盐指数的时空分布出现新的特点。近坝水体的浓度显著降低,如太平溪断面高锰酸盐指数浓度较蓄水前下降了约30%;但其年内变化仍是丰水期>平、枯水期;蓄水后水库干流高锰酸盐指数浓度整体表现为自库尾至库首沿程下降,从清溪场断面至太平溪断面,其浓度下降幅度约50%-60%,尤以丰水期下降最为突出;以上变化缘于水库水位抬高后,流速减小导致的澄清作用。

推动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再上新台阶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地区经济发展司 范恒山

【摘 要】自2006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发布以来,国务院有关部门创新工作思路、加强协调配合、加大支持力度,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各项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目前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工作正进入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 有关部门和中部地区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 进一步明确新时期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工作的基本思路,始终保持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精神状态,努力做好新时期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各项工作,实现重点领域的新突破,为中部地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以水利现代化推进汉江流域经济社会发展

湖北省水利厅 王忠法 王万林

【摘 要】汉江是长江中游最大支流,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在全国水资源配置总体格局中占据重要位置。湖北省汉江流域(以下“汉江流域”特指“湖北省汉江流域”)是湖北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较好板块,城镇密集,人口众多,农业发达,经济富裕,这与良好的汉江水资源环境、较好的水利设施基础密不可分。在新形势下,要大力推进汉江流域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必须首先构建汉江水利现代化发展格局,为支撑和保障汉江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夯实水利基础。

汉江中下游地区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 赵 霞

【摘 要】本文针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运行后将对汉江中下游地区生态环境造成影响的现实,提出了适合汉江中下游地区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模式和相应的对策建议,旨在促进流域内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论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 彭智敏

【摘 要】经过多年的酝酿和全力的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不仅初现雏形,而且已成为全国关注的热点。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多份建议以及国家相关部门的积极答复,预示着这一承载全国新型城镇化重任、担纲扩大内需主力、肩负促进中部崛起职责的区域将有希望逐渐成为我国内地最大的新经济增长极和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本文从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区域范围, 构建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共识形成、重大意义、历史机遇和构建路径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对加快江西城镇化进程的认识与建议

江西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王志国

【摘 要】21世纪初十年,是江西城镇化进程最快、城市面貌变化最大、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提高最快的10年。江西省委省政府实施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双轮驱动”战略,全省掀起了持久的热火朝天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热潮。2000~2011年,江西城镇人口从1148.73万增加到2046.07万,增长了78.12%,城镇化率从27.69%上升到45.7%,从全国排名较后向中等水平靠齐。城市规模迅速扩大,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城市面貌变化巨大,城市品位快速提升,城市体系逐渐形成,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达到一个新高度、新境界。本文分析江西城镇化已进入人口扩张、产业升级和内涵提升并重的新的发展阶段,针对江西城镇化进程中存在“四快四慢”问题,对今后一个时期加快江西城镇化进程提出了若干建议。

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与健康长江

江西省鄱阳湖水利枢纽建设办公室 朱来友

【摘 要】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之一,对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和影响。长江流域是我国第一大流域,生产了全国1/3的粮食,创造了全国1/3的国内生产总值,养育了全国1/3的人口,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泊,是长江中下游重要水源地和调洪场所,世界著名湿地之一,亦是亚洲最大的候鸟越冬地,更是广大湖区人民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基础,在长江流域治理、开发和维系长江流域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从生态鄱阳湖是健康长江的重要组成部分,鄱阳湖低枯水位已成为影响健康长江的重要因素,鄱阳湖水利枢纽是维护生态鄱阳湖和健康长江的根本措施,如何消除或减轻不利影响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加快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武汉新港管理委员会 张林

【摘 要】2011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的意见》将内河水运上升为国家战略,提出了建设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的要求,既为湖北强化功能、优化结构提供了新的机遇,也赋予我们重要的历史责任。加快研究和推进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建设已成为当前湖北和武汉面临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本文从构建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的总体构架,当前推进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建设的重大实践问题,积极争取国家及地方政府给予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经济、金融、贸易等方面的特殊政策支持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洞庭湖综合治理面临的新形势与对策

湖南省水利厅 詹晓安

【摘 要】三峡水库运用后,长江中下游防洪形势明显好转,但也使原本逐渐趋稳的江湖关系再度发生显著变化,随着江湖关系的变化和湖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湖区防洪形势任然严峻,同时水资源、水生态和水环境问题凸显,洞庭湖的水安全问题转向多极化。本文通过对三峡水库运行后的江湖关系变化及发展趋势的深入研究,着眼于洞庭湖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新要求,分析了当前洞庭湖区水安全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措施,并提出了洞庭湖综合治理亟需推进的重大水利工程。

气候变化对鄱阳湖流域水资源的影响与对策研究

江西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院 涂安国 杨 洁 李 英 莫明浩 廖轶群

【摘 要】为评估未来气候条件下的流域水资源变化的响应,本项研究利用1961~2007年间鄱阳湖流域29个气象站和入湖“五河”水文控制站相关观测数据,分析了该时段内流域气候时空变化趋势,建立统计模型分析了其对流域水资源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水资源配置、加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和优化水利工程运行方案等应对措施。

建立水电开发库区社区共同发展机制的思考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 康云海 保宏武

【摘 要】云南省水能资源丰富,是我国规划建设的重要水电能源基地。随着澜沧江流域、金沙江中下游流域水电开发的深入,对地方(社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日益增强。但是,在水电开发过程中如何处理好环境保护、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移民安置等,一直是困扰水电开发者和当地各级政府的重大问题。近几年,各级政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针对移民后期扶持在不断加强,同时,水电开发公司在移民安置上和后期扶持上的投资也成倍增加。但为什么还不时出现移民或库区村民到当地政府和公司上访或静坐?其直接原因主要是信息不对称、后期扶持不到位和库区周边社区发展相对滞后造成的。本文提出最好的解决办法之一是把库区社区看成一个不可分割的特定区域,通过建立水电开发库区社区共同发展机制,在促进水电开发持续发展的同时又能促进水电开发库区社区持续发展,实现库区社区共同发展的目的,从根本上解决水电开发中出现的不和谐现象。

梯级水电站群预报预泄优化调度运行规则研究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 喻 杉 丁 毅 何小聪

【摘 要】梯级水电站群短期发电调度的优化运行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多约束的大系统问题,本文从水库调度的基本原理出发,结合系统优化思想,建立了梯级水电站群预报预泄优化调度运行规则。该规则研究充分考虑了径流预报等资料,缩小了动态规划优化确定性过程的局限性,结果表明该规则很好的保留了优化调度的优势,可较好的应用于实际调度运行工作。

发挥干支航运联动效应,加快三峡库区支流航道建设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 尹维清 戴昌军 钱 俊

【摘 要】该文分析了三峡工程蓄水运行后库区支流航道现状和货运量发展趋势,以三峡工程建成后形成的深水库区航道为契机,依据支流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运的需求和自然条件,分析三峡水库蓄水后各支流航道的潜力,提出主要支流航道的建设方案以及下一步工作建议。

四川省长江港口协调发展研究

四川省经济发展研究院 王小刚 张 杰

【摘 要】内河水运在完善区域对外交通、优化经济布局、承接产业转移、加强与国内外市场联系等方面有着巨大作用。我省高度重视长江港口和航道建设,提出建设长江上游港口大省和西部水运强省。为加快我省内河水运发展,本文以长江黄金水道为重点,对四川省的泸州、宜宾港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就相关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西部地区向西开放总体战略构想研究

重庆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院 王 睿

重庆大学 教育部区域经济与科教战略研究中心 林 建

【摘 要】向西开放战略是我国实现全方位对外开放的重要战略举措,本文从向西开放战略实施的背景与现实基础入手,从内涵特征、开放思路、阶段目标等方面对向西开放战略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西部地区向西开放的战略重点。研究认为:向西开放战略应构建西部地区向西开放内外通道,发展外向型特色优势产业,打造向西开放战略平台和开放区域,扩大区域互动合作的广度和深度,推进边境与内陆对外贸易双繁荣,注重相关政策配套与机制体制创新,分阶段、有重点、多领域地开展战略的实施。

建立西部贫困地区农业灾害补偿机制

贵州省社会科学院 苟以勇

【摘 要】农业灾害是对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造成威胁严重的一种自然灾害类型。我国目前尚未建立起有效的灾害补偿机制,尤其是西部贫困地区农业重灾风险损失的补偿机制严重滞后。本文阐述了建立健全农业灾害补偿机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分析了西部贫困地区农业灾害的严重程度和灾害补偿发展情况,提出了西部贫困地区建立农业灾害补偿机制的思路、内容和对策措施。

科学利用长江口水土资源 支撑上海社会经济发展

上海市水务局 刘晓涛

【摘 要】长江是我国最大、世界第三大河流,每年下泄河口的巨量径流、泥沙,为河口发育提供了重要的物质来源;并在海洋潮汐、径流和风浪的动力作用下,使河口成为一个资源丰富、环境复杂的特殊自然系统。而其丰富的多样性资源更为人类文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当前上海正按照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要求,稳步向建设“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总体目标迈进,长江口也正以其特殊的资源条件支撑着上海乃至长江流域的发展。

本文重点介绍上海在长江口水土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方面的情况及今后的设想。

南京市“应急备用水源地”方案研究

南京市水利局

【摘 要】随着南京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推进,集中供水覆盖的城镇人口不断增多,范围不断扩大,区域供水网络亦随之逐步扩大,集中式饮用水源的安全保障越来越重要。针对南京市饮用水源结构单一,且全市尚未建立应急后备水源地和有效的应急预案保障体系的现状,《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实施清水行动计划,加强饮用水安全保护。计划提出要加快固城湖、石臼湖、金牛湖等集中式饮用水源和备用水源地建设,提高饮用水源应急保障能力。2011年起,南京市水利局牵头进行了南京市江南、江北片备用水源地的课题研究。本文对南京市饮用水源地的总体情况、面临的形势、初步构想和要推进的工作进行了论述。

青草沙—上海市百年战略水源地

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南方)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顾玉亮

【摘 要】开辟青草沙水源地,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已有所动议。青草沙水源地具有淡水资源丰沛、水质优良稳定、可供水量巨大、水源易于保护、有利河势稳定、抗风险能力强、环境效益显著等综合优势。青草沙水源地建成后,根本改变了上海水源地主要依赖黄浦江的历史,成为上海市最重要的战略水源地。本文从青草沙水源地工程的重要性,论证历程,决策过程,工程组成,综合优势以及战略地位进行了全面的介绍和深入的研究。

上海市青草沙水源地原水工程

上海市水务局 阮任良

【摘 要】青草沙水源地原水工程是上海市“十一五”的重大工程,该工程关系到上海城市供水安全和饮用水质量改善,是百年战略和民生工程。工程的建成和投入运行,改写了上海市饮用水主要依靠黄浦江水源的历史,从根本上改变了城市原水供应的格局,长江已成为上海城市发展更为安全和可靠的水源。笔者从建设背景,青草沙水源地概况以及面对的挑战和对策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河湖湿地水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探析

江西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院 江西省土壤侵蚀与防治重点实验室 莫明浩

【摘 要】根据水生态安全的概念和内涵,本文以生态特征子系统、功能整合子系统和社会经济环境子系统三个部分共24个指标构建了河湖湿地水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分别确定了各项指标的调查和评价方法。应用所建立的指标体系及方法,以鄱阳湖湿地为例,探讨了其水生态安全度的计算方法,计算结果表明鄱阳湖湿地属于基本安全状态,应采取必要的应对措施加强鄱阳湖水生态安全监测,提高其安全等级。

科学理性地看待海水淡化的地位和作用

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 办公室 王志民

【摘 要】从近两年闹得沸沸扬扬的“引渤入疆”开始,海水淡化引起了社会上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不少人认为海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只要大力发展海水淡化产业,我国水资源短缺的问题也就彻底解决了。为此,笔者就有关问题查阅了一些文献,进行了实地调研,并咨询了有关方面的资深专家学者。笔者认为在现有的技术水平下,海水淡化在一些特殊地区作为供水的手段是合理和可行的,但是,作为大规模的常规水源还有其局限性,我们应当科学理性地看待海水淡化的地位和作用。

地表水流的分质排放

林万泉 章应霖 林万新

深圳市兰德玛水环境工程科技有限公司 武汉大学水利学院

【摘 要】本文提出了创新的地表水流的分质排放方法,研制出成套设备集成系统。它通过在线方式,快速获取同一载体上的水质和水量的感知量,然后按照设定的水功能区域的水质标准,使水流进行分质排放;实现了水务工程水流执行和水质环境的感知与控制的一体化。它为我国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控制水污染排放和扩散,实现水流分质排放,合理利用水资源,提供了一套新思路、新方法和新装备。

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监测规划构想

长江流域水环境监测中心 卓海华 刘 辉 刘云兵 冯艳玲

【摘 要】本文结合长江流域水资源监测现状,在分析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开展流域片水资源保护监测规划的思路、依据和范围,并结合管理的需求提出了规划应达到的站网建设和能力建设目标。

责任编辑:刘霄